线上线下一体监管依法严惩囤积居奇哄抬药价违法行为

线上线下一体监管依法严惩囤积居奇哄抬药价违法行为想必都想知道,关于疫情期间药价哄抬12倍这类的话题一直是大家想了解的,让小编为你揭秘案吧!

一盒解热镇痛药一盒难求。一些药店大幅提价并捆绑销售。

依法严厉惩治囤积居奇、哄抬药品价格违法行为

小编走访了北京多家药店,发现药店门口经常排起长队。队伍移动缓慢,许多药品购买者都在等待“不再”或“缺货”等复。在电商上很难找到连花清瘟、抗原检测试剂盒等现货。连花清瘟在自营网上药店限量供应,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北京市民前往6家实体药店购买连花清瘟,其中5家已售空,唯一有库存的药店已将价格提高至每盒150元。当地一些药店将连花清瘟与其他药品捆绑在一起,以“防疫包”为名出售,价格从399元到元不等。

要加强舆论引导,避免公众恐慌性购买。监管部门加大线上线下检查力度,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信息追溯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曝光”,从严打击违规行为迅速地。行为

本报主编温丽娟

“连花清瘟、藿香正气、板蓝根、温度计、抗原试剂盒都没有了。”12月10日上午,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药店门口,一名店员对着长长的队伍喊道,“买这些想要医疗物资的人,别再排队了。”

他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片叹息声。有人转身离开,也有人准备等待碰碰运气。

近日,《法治日报》编辑走访北京多家药店,看到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龙。33,354人几乎每个人都来购买四种药物退烧药、止咳药、抗生素和抗病药物或抗原试剂盒。来。队伍缓缓前行,不少购药者等待着“没有了”、“缺货”、“明天再来”等复。

有人表示,他们根据网上指南或亲友推荐的清单寻找目标药物,并参观了许多药店但没有成功。有人说不想空手回去,所以只要药店有类似的四类药品,就会买几盒。

小编采访发现,随着当地防疫政策逐步细化和优化,公众对退热药、抗原检测试剂盒等医疗用品的需求激增。多地相关产品已经断货,部分商家趁机大幅提价。

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发布文件,规范医疗物资等疫情相关物资的价格和竞争行为,警示相关经营者不得以标价以外的价格销售商品,不得哄抬物价,不得串通涨价等,重点打击连花清瘟哄抬物价行为。药品价格经过检查和处理。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相关经营者利用疫情囤货、哄抬物价,涉嫌违反价格法、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以及《明码标价和明码标价管理规定》。《禁止价格欺诈》等法律法规。加强涉疫药品监管刻不容缓。医疗物资市场监管,要建立“政府规范引导、行业诚信自律、公众参与监管”的监管体制和机制,保障医疗物资质量、价格、供应、流通。

囤积药品数量远超供应

线上线下普遍缺货

正在排队的北京市民贾老师听到上述药店店员大喊缺货,慌了神。看到前面排队的几个人已经散去,他赶紧跑上前,让店员推荐几种功效类似的药物。六七分钟后,店员把两大袋药放在贾老师面前,告诉他哪一袋是止咳化痰的,哪一袋是止泻的,哪一袋是提高免疫力的。结账后,643元。

“感觉有点像没生病就胡乱去看医生。”贾老师拎着两大袋药,自嘲地笑道。“但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不能大意,我买了各种药以备不时之需。”

贾老师走后,孙女士上前询是否有“布洛芬”。店员回复“布洛芬已经没货了,最近已经没货了,所有退烧药都缺货了。”失望的孙女士告诉小编,她已经走遍了10多家药店购买布洛芬。

据该药店店员介绍,由于网上有COVID-19阳性患者表示生病后浑身酸痛,布洛芬有很好的镇痛效果,所以很多人开始抢购布洛芬,导致这种药短缺,近期补货也很困难。不容易。

小编连日走访多家实体药店发现,连花清瘟、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以及抗原试剂盒均已售空,到货日期不确定。被大众认为具有“替代”功效的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兰岑口服液在部分药店也出现缺货的情况。此外,一些此前未受到关注但此次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感染者家庭治疗常用药物参考目录》的药物,如氯雷他定、六神丸等,也经历了加速销售,部分药店甚至出现缺货。现象。

许多药店因为太忙而停止接受网上订单,并优先满足店内需求。有的药店根据公众需求,将四类功效相似的药品包装销售,并放置在店门口,让公众扫描二维码自行购买。

一些医院也面临着人手短缺的题。北京一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小编,这几天配药的人很多,医院目前没有相关药品;12月9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医院的连花清瘟颗粒在发热门诊出现短缺,直到晚上才恢复供应。

除北京外,小编还联系了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成都、四川、延安、陕西、郑州、河南等地的多家药店和市民。他们都被告知连花清瘟、布洛芬和抗原试剂盒都下线了。实体店很难找到。

网上药品代购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截至本文撰写时,在电商上很难找到连花清瘟、抗原试剂盒等现货。部分仍可订购或非内地版本的药品显示需要等待4至7天才能发货。京东自营药店目前对连花清瘟实行限量供应。它们在上午10点和晚上8点上架。每天。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每人每月限购3盒。各购物App的“镇痛镇痛药品清单”中排名靠前的有不同品牌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蒲地兰消炎片等,均显示“缺货”。

一位电商从业者表示,消费者出于各种心理原因囤积药品,购买量远远超过日常市场供应量。这种短缺可能需要一两周才能缓解,但目前物流还没有完全恢复,能否及时做到。向地区补充供应是一个题。

医疗用品价格飙升

不同差异较大

供应短缺导致价格上涨。

北京市民周先生在网上为孩子寻找解热镇痛药。他发现,一家网店正在以2094元的价格出售一瓶100毫升的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而之前只卖30元左右。此外,商家还悄悄提高了快递费。以前一般只要五六块,现在已经涨到20块了。

“网红”药品连花清瘟涨价备受关注。11月下旬,连花清瘟出现缺货后,部分药店不同程度上调价格。有药店出售035克48粒连花清瘟胶囊,原来30元/盒左右,涨到46元/盒。涨价超过50%。如今,一些药店涨价幅度更大,不同和药店之间的价格差距也比较大。

以一盒035克24粒连花清瘟胶囊为例。外卖APP上不同药店的价格不一样,最低为1225元,最高为58元,但均显示“休息”;某购物App上不同药店的单价为148元至599元不等。

北京市民杨先生告诉小编,12月7日,他在朝阳区、海淀区6家实体药店购买了连花清瘟。其中5瓶已售空,唯一有库存的药店已将价格提高至150元一盒。

类似的乱象也出现在一些社交上。小编注意到,社区里有人在卖连花清瘟胶囊,035克,24粒,150元。

当地还有一些药店将连花清瘟与其他药品捆绑在一起,以“防疫套餐”的名义出售,价格从399元到元不等。

除了药品之外,抗原试剂盒近期也出现了大幅涨价。12月初以来,各电商卖家、团购小程序上的抗原检测试剂盒价格已从之前常见的3元、4元每份涨至6元、7元每份。还有人在社交上以9元、10元一个的价格出售。

小编就涨价原因采访了多位药店店员和网购客服人员。他们大多表示,“涨价是无奈之举”,因为一些紧俏药品很难买到,而且最后拿到的药品也都是高价货。此后价格已经上涨,药店也无能为力。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药店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进货渠道不同,一些小药店被各级经销商定价过高,只能获得高价药品。加上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导致药品价格大幅上涨。

哄抬物价和捆绑销售

涉嫌违反法律法规

“一些市民出于对疫情蔓延的恐惧和防范意识,‘囤积’药品以求安心或应急,引发抢购抢药潮,导致药店、医院纷纷销售清瘟、布洛芬、藿香等。正气等药品缺货,需求激增导致部分渠道销售的连花清瘟等药品价格上涨。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邓勇说。

他指出,一些药店利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之机,通过价格、销售等非法手段牟取高额利润,动机不良。他们涉嫌违反价格法“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涨价信息、哄抬物价”,促使商品价格过度上涨”。

根据价格法规定,经营者违反价格明文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价格欺诈的,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编造、传播涨价信息的,处50万元以下罚款。哄抬物价、囤积商品、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可处30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导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可以处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部分药店捆绑销售、搭售其他产品的行为,邓勇认为,他们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和电子商务法。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实施不合理搭售行为,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状态违规。经营者搭售商品时必须采用显着手段警示消费者,否则即使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也属于违法行为。

“要加强舆论引导,避免公众恐慌性购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编造散布涨价信息、搭售、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利用的机会。”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专注医药领域的律师杜秀军表示。

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增加产能以满足需求

12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疫情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的提醒和警示》,提出“九不准”,其中六项与价格有关,包括不得加价销售商品价格除标注价格外,不收取任何未付费用。请注明费用,请勿抬高价格等。

对于哄抬物价,文件进一步解释在成本未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或者成本虽然上涨但涨价幅度明显高于成本上涨幅度的情况下,不得大幅提价。不得强行搭售货物或者变相大幅加价。不得无正当理由超过正常储存数量或者储存期限,不得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或者价格异常波动的疫情相关物资。

12月10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一起高价销售抗原检测试剂盒案件,拟给予涉案当事人警告、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小编就此采访了相关网购,对方回应称,“将继续监测目前用户需求量较大的医疗用品价格,对囤积居奇、共同哄抬价格的商家进行处理。”欢迎大家共同监督”,并呼吁“市民理性购买”。“不用担心,预计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针对当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乱象,邓勇建议监管部门加大线上线下检查力度,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从严从快打击违法行为。

“各部门要明确权责范围,提高协调和操作能力,制定执行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所需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打破或减少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各级市场监管、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药品监管、卫生、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联动联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涉疫物资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法严厉查处严重案件,药店或违法经营。”邓勇表示。

他还提出,要建立现代监管体系,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信息追溯系统,运用网上药店交易监控机制,建立国家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监控中心等机构。统筹推进监管体系完善。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对药品、医疗器械的流通和价格进行监控,达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暴露”的效果。

杜秀军从企业层面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药品医疗器械批发企业要充分发挥生产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帮助生产企业制定和实施生产计划,增加供应能力,满足市场需求;药店应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药品服务水平。扩大影响力,从而提高药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还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网购药品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

从消费者角度,邓勇提醒公众认真规范用药,注意药物叠加使用的禁忌。“除了连花清瘟胶囊外,市民还可以选择其他中药方剂,具有祛风、清热、解、祛湿等功能的中药都有一定的疗效。”但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果高烧无法缓解,出现明显气促、喘息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线上线下一体监管依法严惩囤积居奇哄抬药价违法行为的介绍就讲到这里,感谢您花宝贵的时间阅读,更多关于疫情期间药价哄抬12倍的这类内容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