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是想知道盘点服贸会上令人惊叹的医疗“黑科技”,个个都是医生的好帮手!和疫情后的高科技产品的一些相关题,但是又不是很了解,那么小编为你详细的解说吧!
为期四天的中国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6日落下帷幕,会议虽然已经结束,但其影响远未结束.
作为大会主题版块之一,健康服务专题围绕“科技赋能健康创新引领未来”主题,重点关注公共卫生服务、生物医药创新、智慧医疗、传统中医等。聚焦科技与创新,重点展示健康卫生领域的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我们再回顾一下今年服贸会健康卫生专场有哪些医疗“黑科技”让专家们惊叹不已。
手术机器人
外科医生的新技能
手术机器人作为外科医生的一种新型熟练工具,近年来发展迅速。作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巧妙融合的产物,虽然这种融合还不够完美,但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却给了外科医生新的可能性。——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更像是一个“指挥”。他充满信心地处理整个手术,享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快乐。
北京协和医院在本次服贸会上带来了最新的“髋膝截骨一体兼容”新一代手术机器人。到目前为止,这款手术机器人已经成功完成了1800余例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当我们将患者的个性化数据输入手术规划导航系统并进行‘登记’登记后,启动机械臂时,只需手指轻轻一推,即可实现6个截骨面的手术操作。当参数设置为超过了,还可以在到达范围后立即自动停止,极大地保证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该院林进教授说道。
同样展出手术机器人的还有北京友谊医院。
这是一款单口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与传统腹腔镜相比,这种单孔腹腔镜只需在腹部打一个孔,孔数较传统的四孔大大减少。这一改变不仅带来切口更小、组织侵入更少、疼痛减轻、不影响术后外观,还为患者带来更快的康复,符合学术界所倡导的术后加速康复。康复理念相互呼应。同时,机器人的蛇形设计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7个自由度。它设计精美,操作方便。它还易于设置,系统设置时间短,设置空间大,这对于外科医生来说也非常有用。方便的。
目前,这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国内完成了多项手术的首次突破。已在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全面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即将进入市场并提供服务。临床实践仅“一步之遥”。
说些什么
门诊病例自动录入
在正规门诊,医生需要向患者询、诊断并给出治疗意见,并将信息录入门诊电子病历。这项工作往往占用医生大量的门诊时间。基于此,北京友谊医院还推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门诊电子病历生成应用系统。
据介绍,该系统基于大模型,结合前端全栈智能语音交互技术,打造门诊医患对话场景下的自动电子病历生成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摆脱消除繁琐的手工输入,提高病历书写效率80%左右。病历的质量也有保证,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病人多,排队长
自助智能系统来帮忙
排队面试、排队检查、再排队看结果、开药。当你看到面前长长的队伍时,你是否曾感到失望过?
不要害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带来了他们的解决方案。
在本次服贸会上,北大第一医院重点推荐了由互动大屏、血压计、血氧仪、多项综合检测仪器组成的自助智能发热筛查系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发热门诊主任医师王艳表示,在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就诊高峰期,看病几分钟、看病几个小时是残酷的现实。排队等候。该系统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效率、缓解患者焦虑,而且可以在医疗资源紧张、难以增加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合理分诊,使重症、高危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短期内医务人员配置。
例如,自助血压、血氧设备可以为患者提供发热门诊所需的基本健康信息。患者可以利用上述信息进入自助咨询屏幕,进行智能结果解读和风险分类。非重症、高危患者可根据大屏初步建议进行相关检查项目,使用一体化检测设备完成血常规、尿常规、咽拭子等一站式快速检测,然后带着这些检查结果去诊所与医生沟通。获取医疗建议或处方。
智能检测微表情
让抑郁症无处藏身
生活的艰辛、人际关系的磨难、职场的压力……社会上很多人都患有抑郁症。中国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占34%。目前,我国有9500万人患有抑郁症,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然而,如何及早发现并干预抑郁症,已成为现阶段抑郁症诊断的难点之一。
对此,北京安定医院推出了“智慧心灵疗愈-健康屋”AI抑郁症评估系统。
该系统基于面部动作单元微表情检测,融合注视方向、面部朝向、语音、语义等多模态信号,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AI技术,实现抑郁症智能评估、可供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提供大规模抑郁症筛查服务,为个人用户提供专业、便捷的自助抑郁症测试。该产品通过AI+大数据技术,在便携式终端设备上实现传统医院面对面的心理评估能力,可有效协助医生提高临床评估效率,提高抑郁症防治的识别率和诊断准确率。
百花齐放,惊艳众人
智慧医疗创造无限可能
此外,不少医疗机构也带来了自己的“技术人才”。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显示屏详细展示了我国北方花粉过敏性疾病“五位一体”精准防控体系,为过敏性疾病防控提供了新的可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展示了3D打印定制骨科植入物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展示了3D打印定制全流程解决方案、3D打印定制复杂病例等丰富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重点展示13项创新成果,展示神经系统疾病及相关学科的多种核心技术和关键医疗器械,其中包括全首台帕金森病治疗仪疾病无创诊断方法、全首台脑胶质光学电子分析仪、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活体分子影像探针等。
除了医疗机构外,相关科技企业也带来了各自的最新产品。GE医疗围绕“全面国产”和“创新无界”战略,展示了十几项国产创新成果。其中,高端医疗装备“北京智造”的五维全息无损数字发现未来PET/CT和先进CT备受关注。中科尚仪携手我国中医药行业首个“创新医疗器械”及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智能中医诊疗产品方向”揭牌项目产品并首发“中医药数字服务贸易新突破”板块。
编辑丨陈星
回顾丨刘海霞
今天盘点服贸会上令人惊叹的医疗“黑科技”,个个都是医生的好帮手!和疫情后的高科技产品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