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纳凉,在没有空调的日子里和一些夏天天气凉开空调怎么样的题,很多人都想知道,接下来小编为你讲解一下吧!
文/严吉吉
夏天天气很热,家家户户都开着空调。有些人不仅晚上睡觉时开空调,白天也得呆在空调房里,否则生活就过不了了。如果空调开得过多,就容易发生“空调病”。尤其是婴幼儿,因空调而生病的人很多。有人感叹现在的人们夏天离不开空调。我想知道以前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我们是怎么生活的?
当我们想起过去,我们自然会想到纳凉的古诗。例如宋代诗人罗公升的《乘凉》
当天气足够热的时候,
环境安静凉爽。
天河自由如水,
夜晚的山变得更加明亮。
……
萤火虫飞过屋顶,
其中一个掉进了一颗流星。
多么美丽的夏夜纳凉图画啊!晚上静静地坐着,看天上的银河,闪烁的星星,远山近水,萤火虫飞过。
诗中的意境触动了我遥远的记忆。20世纪80年代,家里有空调的中国人并不多。炎炎夏日,粉丝成了抢手货。妈妈用蒲扇给怀里的宝宝带来凉风,奶奶让熟睡的孙子乘凉,半岁的孩子双手拿着扇子给年迈的爷爷扇风……蕉扇驱走了夏日的炎热,扇出了浓浓的亲情。
那时,每当夕阳西下,地平线上出现霞时,家家户户门前的空地都被洒水打扫干净,空地里放置着木竹床,作为休息的场所。凳子和餐桌。洗完澡的孩子们坐在凉床上乘凉,等待小伙伴们的到来。他们相约玩、捉迷藏、抓萤火虫……遇到了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夜晚,两三好友,大人小孩,去空旷平坦的高地或湖边安静的广场追逐清风,在星光月色下谈笑风生;或看夜色中朦胧的远山,或看蓝天闪烁的星星。指向银河、北斗,让思绪徜徉在美丽的天堂……更有什者,他们干脆回家带上竹床、躺椅、枕头和床单,露天睡到天亮。
古人提倡修静养心,以消夏纳凉、养心安神。“心静自然凉”是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也是消暑养生的法宝。
白居易《夏日救济诗》云
如何解烦燥热?
坐在一个院子里。
眼前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窗下有微风。
冷静的头脑中的热量消散,
凉生的房间空无一人。
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想要和别人一样是很难的。
此时诗人的心境已达到了非凡的境界。端正坐姿,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不关心别人的事情,不关心别人的看法,这样才能全身放松。这种从放松过渡到平静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通常需要练习和冥想。
环境安静凉爽。“景”指的是心态,也指的是环境。心境平和,环境安静,可以使人平静而不干燥,最适合夏季养生。
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妈妈住在空城古镇。古镇里的老房子建于明代。它们深沉而安静。从临街面到后院有几个深达数十米的天井。所谓天井,就是屋顶上开几米见方的窗户,并用排水砖将雨水引导至室内相应的地面排水沟。在家里,你可以低头看流水,仰望星空。有了天井,光和风都可以传导到室内,让整个老房子冬暖夏凉的舒适感。房间通常靠近露台,因此即使在最热的夏天,房间也凉爽阴凉。那时候,住在老街上的人们夏天基本上不需要出去纳凉。只要摇动香蕉扇,他们就能舒舒服服地过夏天了。
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小学老师,名叫黄。她连续生了六个儿子。那一年,黄老师的大儿子才十岁。每天晚饭后,她都会在凉爽的床边放一盆水,让孩子们排队等候洗澡。黄老师一一给孩子们洗澡。洗漱完毕,他轻松地将它们放在床上,并不急着穿衣服。六个赤身体的男孩在床上乘凉,就像六只顽皮的小猢狲。面对邻居们的好奇,黄老师说“他们穿上衣服就跑来跑去,大热天,洗个汗水澡不就白费了吗?”简单的方法,简单的语言,体现了这位母亲的智慧,应证了“心静自然凉”的道理。
事实上,享受凉爽的空气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动感纳凉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宋代诗人秦观在《乘凉》诗中写道
拿着棍子去追刘外良,
画桥南侧,倚胡床。
月光皎洁,船笛参差,
池塘里的荷花,随风飘香。
秦关拄着拐杖,到室外的柳树下散步。他倚在画桥南岸,赏月、船笛,闻池中荷花的清香。他觉得凉爽就到哪里,走走停停,动静静谧,锻炼身体,振奋精神。他可以一边享受凉风,一边欣赏风景。真是一石二鸟啊!
夏天最好的动态降温方式就是游泳。在冰冷的水中游泳,就像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清凉世界。那种深入心脾的清凉,让人欲罢不能。
记得在桐城中学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德、智、体、艺、体等全面发展。为了加强教育,开设了游泳池,并邀请省游泳队的运动员到学校教学生游泳。学会游泳后,我们经常去学校附近的钓鱼台和长胜大队的池塘练习。每次游泳后我都睡得很好。使用一段时间后,皮肤变得光滑,夏天没有痱子,也不用担心蚊虫叮咬了。身体也变得更强健。
如今,空调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每个家庭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但对于休闲健身人群来说,纳凉绝不能仅仅依靠空调。
对于纳凉,在没有空调的日子里和一些夏天天气凉开空调怎么样相关内容的解就到此为止,诸位网友记得关注并收藏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