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冠病“物传人”的风险有多大?研究发现远不如空气传播和一些晾晒衣物会感染新冠这样的相关题,网上都众说纷纭,就让小编为大家讲解。
2022年4月,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在接收第一批感染患者前开展消工作。
新冠病“人传人”的风险有多高?
2022年4月,《自然》杂志旗下《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新冠病通过空气传播的效率比接触物体表面的传播效率高出千倍。
COVID-19疫情期间,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位于密歇根州安娜堡市的密歇根大学校园处于“封锁”状态。研究团队对这一时期校园内的空气和环境表面进行了采样,采集到的空气和表面样本中COVID-19的阳性率分别为16和14。
模拟场景的估计表明,接触含有COVID-19颗粒的气溶胶后感染COVID-19的概率约为1/100,接触各种含病物体表面后感染COVID-19的概率约为1/100,000。
由于担心“物传人”,消工作该如何进行?
“对于医疗等特殊的室内环境,需要进行空气消。在普通家庭环境中,空气消效果不大,与室外保持良好的通风基本就足够了,室外空气消是多余的。”该研究首席专家、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奚传武博士告诉南方周末编辑,即使是传染性更强的Omicron株,人传人的风险仍然很低。通风、勤洗手、戴口罩足以降低风险。
在2022年5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首席专家张流波也指出,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酒店,预防性消的重点是高频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柜台等。室外景区的消主要涉及公共厕所、报亭、健身器材等。在没有明确污染的情况下,不需要对室外场所的地板、人行道甚至绿化带进行大规模喷洒消,也不需要对室外空气进行消。
5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精准规范新型冠状病疫情防控消工作的通知》要求,疫情防控过程中,要坚决把杜绝家庭消技术不规范、操作简单粗暴、执行偏差、走样等题的发生。对于普通公共家庭来说,以日常清洁为主,预防性消为辅。室内空气以通风为主,不需要化学消剂喷雾消。可采取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一般情况下,家庭不需要进行消。家居环境应每天清洁、通风。衣服和床上用品应经常清洗和干燥。
密歇根大学的这项研究引发了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对于研究涉及的相关结论,南方周末编辑对奚传武进行了专访。
如何计算感染概率
南方周末您如何理解研究中提到的“人暴露在环境中感染病的概率”?
奚传武这个研究主要是探讨概率。根据环境中不同载体——的含量,例如表面和空气中的病颗粒来估计感染的可能性。例如,如果房间里的空气中有病,而你已经在房间里待了一个小时;如果桌子或其他物体表面有病,用手触摸或触摸其他地方;在这两种情况下,感染的概率是多少?研究结论是,如果人们在空气中有病颗粒的房间里活动一段时间,被感染的几率大约为1;如果在物体表面检测到病,则有1/100,000的机会被感染。两者的风险相差1000倍。
南方周末感染概率是怎么计算的?
奚传武感染风险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是不同的。例如,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如果存在1/100的风险,则至少必须有一百个人做同样的事情,才有可能调查一个人的感染情况。这种方法需要很多研究课题,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而且,出于等方面的原因,正常人不可能也不被允许在有病的房间里待一段时间来看看生病的概率。因此,通常采用风险评估方法。根据环境中病的数量,使用暴露和致病性的数学模型来评估疾病风险。
南方周末您去哪里采样了?空气采样和表面采样如何工作?
奚传武办公室、学校教室、食堂、馆、学生会大厅、公交车等,还有学校的大型场馆,都是人比较多的地方。
空气采样是指抽取空气。空气采样器每分钟泵送350升空气。需要1-4小时,最终可能达到10,000升空气。风量需要很大,才能检测到病。使用拭子套件收集环境表面样本。
南方周末检测到病后,通过空气感染的几率约为1,通过表面接触感染COVID-19的风险低至十万分之一。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出的?
奚传武我们检测到了病颗粒,但不知道它是否具有活性或传染性。该研究假设它们都具有传染性。一旦达到传染量,人们就会生病。
我们检测表面的病数量。手接触表面后,手上有多少病,再接触鼻子或眼睛,有多少病,采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方法,利用致病数学模型评估疾病风险,并计算可能性的感染。
南方周末事实上,通过表面接触感染COVID-19的可能性很低。
奚传武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南方周末怎么解释,封城之下,人流得到了控制,与外界的主要沟通就是物资的转移。这种情况下,感染者还继续出现吗?
奚传武原因有很多,这也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难点。例如,病感染有时潜伏期较长,很难通过早期核酸检测发现。无症状携带者可以继续以不同的方式传播病,并且很难追踪。大型住宅楼内还有其他传输通道,如走廊、电梯等室内公共场所。
2022年1月,在南宁动车组,工作人员进行消作业。
健身房里,饮水机上的病比健身器材上的还多
南方周末校园内哪个地点的采样结果令人惊讶?比如病太多或者太少,这不符合常理?
奚传武基本上没有什么意外,采集到的病样本数量也很少。病很多,主要集中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例如,健身房是病样本比例最高的地方。虽然健身房的通风系统很好,但由于使用的人较多,而且人们在做剧烈运动时呼吸量很大,所以排出的病量也比较多。
南方周末研究发现,健身器材上的用量比较少,主要集中在饮水机上。健身器材和饮水机定期消。为什么健身器材的病含量较低?
奚传武一般情况下,人们运动时都会擦汗,擦健身器材,或者用消液消。健身房里还有消液。因此,健身器材上的病载量相对较低。
饮水机的使用也很频繁,但一般人按下它,喝完水,然后走开,没有再次擦拭饮水机,所以病载量会更高。
普通家居环境,通风足以降低感染风险
南方周末这项研究是从2020年8月到2021年4月进行的,对于传染性更强的Omicron株,“人传人”的风险是否增加了?
奚传武其实研究中并没有具体区分Omicron、Delta或者其他原始菌株。我们一直监测的是物体表面的污染和病感染情况。即使对于比其他病传染性稍强的Omicron病株,假设表面浓度相同,其传染性也可能稍强一些。但从我们目前监测的地表浓度数据来看,我们并没有看到特别高的病浓度。因此,Omicron“物传人”的风险应该还是很低的。
南方周末现在密歇根大学校园如何消?
奚传武校园里主要是正常的室内清洁和消。疫情初期,每个班级之间都有清洁消。现在这个基本已经不再做了,人们一般都是每天清洗。
南方周末与表面接触相比,吸入是主要的暴露途径。那么在开放和封闭环境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降低风险呢?
奚传武病和细菌在环境中的生存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该病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病的宿主是人类、动物、植物或细菌。没有它它就无法生存。因此,病无法在外部环境中繁殖。离开宿主进入环境后,会自然失活。
在医疗机构等特殊环境中,因为有病人,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消是必要的,以降低风险。在普通的家居环境中,空气消效果并不大,与室外保持良好的通风就足以降低风险。室外空气和地板基本上不需要消。我们检测了很多室外空气样本,没有检测到病颗粒。
南方周末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虽然我们在一些表面、环境中检测到了病,但病能否感染人还是另外一回事?
奚传武是的,这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这取决于感染的风险。即使检测到病,也不一定是活的或具有传染性。而且感染是需要人去接触的,所以概率会很低。
在表面检测到病仅意味着病携带者曾处于该环境中。并不意味着立即发生感染,感染风险很高。
南方周末对于医疗等特殊环境的空气消,是不是因为这些区域的病含量比较高?
奚传武相对来说会更高一些。特殊环境,如ICU、牙科手术台等,会释放病。空气过滤、通风或吸出空气都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南方周末细菌性传染病更有必要吗?
奚传武有很多细菌可以在外界环境中生存、生长、繁殖。对于细菌性传染病来说,细菌可能在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因此环境消非常重要。
南方周末室内使用消剂消会有副作用吗?
奚传武过量接触一些化学消剂,比如常用的次氯酸钠,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与化学品接触的风险相比,细菌感染的风险当然相对更大。特别是对于结核病等某些细菌感染性疾病,消剂是非常有必要的。
南方周末您认为降低感染率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奚传武提高免疫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该接种疫苗。尽管对于Omicron来说,目前所有疫苗在预防感染方面的效果有限,但在控制严重疾病和死亡方面却非常有效。除了其他已知且常用的防疫措施,如减少密切接触、减少聚集、室内佩戴口罩等。没有一种控制传染病的方法是100%有效的,但如果组合起来,整体效果会非常好。
南方周末编辑宋丙辰南方周末实习生钟芬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新冠病“物传人”的风险有多大?研究发现远不如空气传播,和晾晒衣物会感染新冠对应的一些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