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以基本药物、儿童药品等为重点建立易短缺药品供需对接

这篇文章讲解一些关于工信部以基本药物、儿童药品等为重点建立易短缺药品供需对接和这次疫情对药的需求的题,希望帮助到大家。

央视北京9月4日消息“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我国是世界医药产业大国,在研新药数量位居第二原料药维生素、抗生素、解热镇痛产品原料药产量占全总量的60%以上。9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2023年健康医药产业创新服务大会上表示,医药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全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他介绍,医药行业“十四五”开局良好。然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发生。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医药产业发展既有战略机遇,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医药行业面临四大机遇。一是创新药研发投入势头强劲。据统计,2022年上市药企研发投入总额将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2023年上半年,根据已披露的中报,上市药企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约18%。抗体偶联药物研发取得突破。4月,20余款中国抗体偶联药物在2023年美国症研究协会年会上亮相,均显示出积极的临床数据。同时,2023年上半年,国内首次申请新药临床试验的企业数量达到679家,67个创新药提交上市申请,26个国内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审批数量再创新高。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持续推进,共有615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这些品种不仅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也是未来国内医药市场新的增长动力。

二是创新药海外许可成效显着。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项目数量约23个,交易总额超过150亿美元。这些项目的类型从单一产品拓展到产品组合,研发阶段也从上市后逐步推进到临床和临床前。相对而言,授权介绍交易数量有所下降。2023年上半年,中国药企授权引进项目仅10个,交易总金额约13亿美元。这一趋势的出现,一方面与资本寒冬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药企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跨国巨头的认可。

三是三医联动,鼓励创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保、医疗、医药协调发展和治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拓展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2023年下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明确了6个方面20项具体任务,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化公益性公益体系。医院改革将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推动医药领域改革创新发展。国家药监局、科技部、国家医保局等部门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医疗技术创新,帮助加快新药研发我国的。

四是创新转型成效初显。从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约70%的医药企业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细分板块中,化学制剂、中药、CXO等板块同比增长,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等板块呈现下降趋势。业绩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产品需求下降,如COVID-19疫苗、核酸检测试剂等;另一方面,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龙头企业正在加速创新转型。一是通过规模化、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改进流程,延伸产业链,实现低成本竞争优势。二是加快新品种开发和升级换代,避免产品陷入价格竞争。目前,多家代表性企业创新药占营收比重超过50%,开始进入第二增长阶段。

从挑战看,医药行业投融资不确定性增加。受资本市场环境变化、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医药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A股及港股医药板块估值均出现大幅下调,再融资难度加大,影响企业创新投入。此外,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受到一定干扰,人员交流和技术投资面临审查。

他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我国国内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约16万个,可生产化学药品近6000种、中药1万多种、生物制品数百种;国内医疗器械证239万张。工信部将以基本药物、儿童用药、急救药品等为重点,建立易紧缺药品供需对接,优化重要医药资产布局。弥补产业链高端配套短板,增强关键核心竞争力。加强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建设,完善国家公共卫生专项储备,提高医疗储备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国家重点药品医疗器械应急生产基地和区域生产基地,加强应急与应急结合,优化重点领域药品产能布局,支持建立必要的产能备份,扩大小品种药品集中生产基地品种覆盖。夯实医药工业生产基础,持续提升供应保障。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推动原料药产业向更高价值链延伸。

二是加大创新支撑,引领医药行业加快转型。打造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支持医药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和园区开展试点,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对接创新资源,打造高水平医药先进制造集群。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研发领域的应用,为创新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提供有力支撑。支持重点领域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和原始技术创新,为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支持医药行业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实施技术改造,实现创新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引导医药工业企业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工厂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提高精益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

三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把脉”和“药方”,指出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传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持续推动中药材诚信创新,鼓励在符合原地道药材生长条件的地区种植一定规模的中药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中药加工等产业,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重点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民族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民族药产业。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方剂近十万个,经典方剂数量巨大,但发展到今天的只有极小部分。去年年底的疫情防控中,中药“三药三方”以及各地中药汤剂、片剂得到了医疗机构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积累了庞大的消费基础经典著名处方产品。

四是持续推动医药工业提质增效。坚持临床价值导向,推动企业提升高端药品、医疗器械和先进治疗技术的供给能力。开展医药行业“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行动。支持企业加快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提高审评品种覆盖率。加快医疗器械质量提升,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全影响力的中国医药品牌。

本文对于工信部以基本药物、儿童药品等为重点建立易短缺药品供需对接和这次疫情对药的需求的热门内容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本篇文章对诸位网友有所帮助,请关注并收藏本站。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